6月26日至27日,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暑期实践团走进安徽省蚌埠市龙子湖区烈士陵园,开展以“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探寻历史遗迹、聆听英雄故事,感悟革命精神的时代价值,厚植爱国情怀。
实践团成员怀着崇敬的心情,有序步入龙子湖区烈士陵园。成员们首先来到400平方米的陈列馆,馆内四个展厅陈列着从辛亥革命至今的珍贵史料——泛黄的历史照片定格着战火纷飞的瞬间,锈迹斑驳的实物见证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详实的文字记录着无数先烈的英勇事迹。实践团成员站在蚌埠市龙子湖区烈士陵园的英名录墙前,目光落在墙上密密麻麻的名字上,真切感受到了“英雄”二字的分量。一行行名字排列整齐,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可歌可泣的人生,是舍生取义的决绝,是保家卫国的赤诚。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烈士陵园的管理和保护情况,实践成员对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访谈。他们介绍了陵园的日常维护、烈士事迹的挖掘和整理、纪念活动的组织等方面的工作,成员们了解到他们在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感受到了他们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坚守。陵园不仅见证了时代变迁,更成为红色精神代代相传的重要载体,成员们感慨,先烈们的奋斗精神,正是今天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精神根基。
离开纪念馆,实践团怀着肃穆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纪念碑高15.85米,通体由花岗岩砌成,在晨雾中静静矗立。碑身正面,“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鎏金大字历经岁月风雨依旧清晰,晨光漫过碑顶流淌而下,为字迹镀上一层光晕。成员们默默注视着碑身,眼前仿佛浮现出硝烟弥漫的战场:无数先烈高举旗帜冲锋陷阵,呐喊声穿透炮火,带血的双手紧握钢枪。“永垂不朽”四字,承载着先烈用生命写下的内容,那是用热血换来的和平,用牺牲换得的民族新生。这八个字的分量,化作历史的回响与精神的传承,落在每个人的心头。
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此次参观让红色历史变得可触可感。“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和平与发展,需要青年学子用行动去守护。”大家承诺,将把这份感悟转化为动力,积极传播红色故事,让更多人铭记历史、传承精神,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续写英雄故事。(撰稿:胡蕾;编辑:李光磊;审核:杨晓秋)